醴陵位于湖南省東部,1985年撤縣設市,現轄19個鎮、5個街道、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,總面積2157平方公里,總人口106萬。
因盛產陶瓷、花炮,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,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、中國“國瓷”“紅官窯”所在地和花炮祖師李畋故里,是“中國陶瓷之都”和“中國花炮之都”。

—— 中國·醴陵 ——

千年古邑

醴陵之名早于秦始,東漢置縣,兩千余載未易其名。

南朝文學家江淹曾封醴陵侯,朱熹、王守仁、左宗棠曾在淥江書院傳經布道。近代人文鼎盛、將星璀璨,被譽為“民國將軍縣”。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先后走出了李立三、左權、耿飚、宋時輪、蔡申熙、程潛、陳明仁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295位國共兩黨將軍。一代偉人毛主席曾四次來到醴陵,以醴陵為重點,寫出劃時代的革命巨作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。

—— 中國·醴陵 ——

花炮瓷都

花炮瓷都。陶瓷、花炮兩大產業綿延千年。醴陵陶瓷有4000多個品種、1500多個國家專利。電瓷占世界市場的30%左右,日用瓷占世界市場的14%左右。獨創的釉下五彩瓷1915年與國酒茅臺同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金獎,被譽為“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”。醴陵花炮有14大類4000余品種,每年創造財富200余億元。近年來,1000余臺陶瓷智能生產設備、8條煙花爆竹自動化生產線建成投產。醴陵陶瓷、花炮等傳統產業正向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,玻璃、服飾、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。

—— 中國·醴陵 ——

湘贛門戶

湘贛門戶。醴陵地處“一帶一部”的交匯點,“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”的核心區?!八母摺保ジ咚?、岳汝高速、蓮株高速、醴婁高速)、“三鐵”(滬昆高鐵、滬昆鐵路、醴茶鐵路)在此交織成網,106國道、333省道縱橫交錯,滬昆高鐵在醴設站,淥江500噸級航道直達湘江。市區距株洲火車站40公里,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40分鐘車程,已順暢融入“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”“長三角2小時經濟圈”“珠三角4小時經濟圈”,是全省率先使用天然氣,唯一同時擁有海關、商檢、鐵路口岸和內陸港口的縣市。

—— 中國·醴陵 ——

山水洲城

醴陵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,地貌以山地、丘陵和崗地為主。境內115處大小景點星羅棋布、錯落有致,李立三故居、耿傳公祠、左家老屋等紅色景點,狀元芳洲、官莊平湖等自然風光,淥江書院、淥江古橋等人文古跡,陶瓷小鎮、溈山古窯等產業標志,共同繪就了一幅集紅色旅游、生態旅游、工業旅游于一體的全域旅游山水畫。城市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里,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達358天,是省級文明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,“全國百座宜居宜業魅力縣城”。

—— 中國·醴陵 ——

經濟百強

經濟百強。2022年,醴陵全年完成GDP876億元,增長5.4%,地方稅收收入增長14.2%;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.1%;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%,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、株洲市前列。經濟綜合實力和基本競爭力分別名列全國百強第37位、第56位,挺進中部百強第8位,躋身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第52位、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第47位。 2023年,醴陵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認真落實“三高四新”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,堅持“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闖新路、作示范”,堅持“聚焦、裂變、創新、升級、品牌”工作思路,堅持“穩中求進、進中爭先”總基調,以“項目攻堅年”和“作風建設年”活動為抓手,守正創新、自信自強,加快融入長株潭一體化,全面實現“千億總值”,全面打造“千億園區”,團結奮斗開啟中國式現代化的醴陵篇章。

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跳一跳